專欄連載Column

2022-09-01

第93期 必須跟大腦合作的肌肉記憶

根據研究,練習高爾夫時會產生肌肉記憶,讓球員可以更自然順暢地做出揮桿動作。據說這是大腦的神經元跟肌肉的動作產生迴路,所留下的運動記憶,因此肌肉記憶其實是存在大腦中的條件反射動作,也可以稱為「內隱記憶」或「程序性記憶」。而因為肌肉本身沒記憶功能,也沒地方插記憶卡,所以不應該叫「肌肉記憶」。

要建立肌肉記憶,主要是靠不斷地練習與重複,讓人漸漸可以條件化反應做出相同的動作。人類的動作、思維和技能的控制中心是條神經元線路,而不是那些盲從的肌肉。因此,剛開始學習高爾夫的階段,是球友們最重要的階段,此時練習的方式將會成為以後的揮桿肌肉記憶。如果使用的是很糟的動作,或不理想的發力方式,以後往往就會成為進步的瓶頸。

揮桿動作是一種習慣,不論是好是壞總是會定型,而且很難改變。但是,為什麼在實際打球的時候,我們總是會不斷出現失誤呢?像是用同一支開球木桿在長洞的梯台上開球,為什麼在有些球洞會成功,有些球洞卻會失敗?有些日子感覺來了怎麼打都好球,有些日子卻不斷失誤不論怎麼做球都不聽話?

揮桿動作的肌肉記憶,的確可以儲存在大腦的神經元中,並讓身體在實際揮桿時,做出習慣的動作。但是,有個因素卻可以改變這個下意識的習慣反應動作,那就是腦海中的想法。肌肉記憶可以控制動作,直接對肌肉下指令的大腦當然也可以。如果在擊球之前,大腦中有很多的想法與擔憂,在準備揮桿的瞬間,就會影響原本要運作的揮桿動作,打出來的結果就會跟預期差很多。

特別是在高爾夫運動中,每次擊球前都會有充分的準備時間。像是必需瞬間決定出棒與否的棒球打者,或是必須對高速運用的球馬上做出反應的網球選手,就必須依賴更多的肌肉記憶來做出動作。但高爾夫在打每一球之前,大腦都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眼前這一球的結果。因此,如果在揮桿時很想要打遠一點,大腦就會在揮桿時發出「用力」的指令,如果很擔心這一球會打歪,揮桿時大腦或許也會發出類似「放慢」的指令。這些腦海中的想法,會干擾揮桿時的肌肉記憶作用,當然也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失誤。

那麼,是不是如果都不要思考,直接打就會獲得最好的結果?很遺憾的在高爾夫中也不能這樣。因為在球場上擊球時,會有各種因素干擾,像是風向、地形、球位差異與落點位置變化,都會影響擊球的結果,這些變化的因素,需要大腦去分析、思考、判斷並找出適合的對應方式,所以也不可能完全不用大腦,僅僅靠本能在揮桿。不論是剛下場的初學者,或是職業賽場上的老手,揮桿時大腦中都會有很多想法。

既然下場時大腦一定會影響身體的運作,解決方式就是在練習時,也要盡量讓大腦越活躍越好。在持續練習建立「肌肉記憶」的同時,也要讓打出來的球成為「大腦記憶」,讓身體記住做出這樣的揮桿動作時,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,並讓大腦記住眼前打出的球。實際下場時,就將腦海中的影像,跟眼前要打球的結合起來,才會是適合在球場上使用的擊球方式。